知识分享&精神粮食——周末讲座大放送

作者:佚名  来源: 金融学院专业硕士教育中心   更新时间:2019-5-22 23:32:45   访问:479

为提升同学们的研究素养,丰富周末业余生活,5月17日至5月19日,我院特邀张兆国教授、秦涛教授以及叶康涛教授带来三场极具学术氛围的讲座。

主讲人介绍

张兆国,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主任、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现兼任全国理工科高校会计学会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中央企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和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等学术职务。

叶康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企业价值创造、会计与劳动力市场,担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大管理评论》的匿名审稿人,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余篇。

秦涛,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绿色金融与林业金融。先后参与课题50余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4项。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需求,为不同专业学生量身打造专题讲座,会计专业知识方面,张兆国教授和叶康涛教授分别就财务理论的研究路径、透过会计数据看风险两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张兆国教授: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路径

张教授提到,现代财务理论体系由资本结构理论、资产定价理论、股利政策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构成,其发展离不开以下五种研究方法:

1.跨科学研究

对企业财务问题的研究不能就财务而财务,而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张教授提示我们,在研究财务时,我们除了从会计角度外,还有可以从公司治理视角、法律视角、政治关系视角等思考问题,结合行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对问题进行研究。

2.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

此方法是现代财务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分别从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假如是从人与物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从技术角度来研究财务活动,寻求最优边界或最有决策。假如是人与人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财务活动,探究怎样达到最有边界或实现最有决策。

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是财务学的两大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是指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事物“应该是什么”的方法。实证研究则是指以事实为基础,分析事物“是什么”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可以在实证性论文中得到有效运用。

4.从理性到非理性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进行理性假设再作非理性假设。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其假设的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非理性假设则取决于决策者的背景特征与心理偏差。

5.宏观背景与微观问题相结合

该方法是指在宏观背景下,观察微观企业的行为,发现此种行为所来带的经济后果。

通过张兆国教授详细的讲解,在场的师生对于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路径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这五种研究方法乃构思会计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

 

 

叶康涛教授:透过会计数据看风险

 

叶教授以华为为例引入今天的话题——作为会计学者,我们怎么透过会计数据看问题和风险。对于如何看待企业经营风险,叶教授提出从财务报表三个方面入手。

1、从资产负债表看: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是否匹配

叶教授给同学们展示了典型的资产负债表,再通过“配比原则”详细的阐述了如何从资产负债表看风险。首先,长期资产必须全部由长期融资来满足,最低限额净营运资产也须由长期融资来满足;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长期融资、减少长期资产和减少净营运资金来进行资金流动性的管理;最后,叶教授指出传统的财务指标存在误区,比如:增加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和增加应付账款都能提高流动比率,但对企业来说却不是好事。所以,叶教授提出了新式流动性指标,即:流动性=(长期融资-长期资产)/净营运资产。通过这个新式流动性指标,可以更科学的把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对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性进行更有效管理。

2、从利润表看:成本结构和资本结构是否匹配

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会带来高经营杠杆,从而导致收入上升、利润上升更快或收入下降、利润下降更快这两种极端情况。叶教授通过“东方航空”高经营杠杆的例子,向同学们说明高经营杠杆的企业在经济繁荣时,利润会大幅上升;反之,在经济衰退时,利润会大幅下降。所以,高经营杠杆一般要与低财务杠杆进行匹配。如果是“双高企业”则一定要进行去杠杆,可以通过压缩固定成本,和将固定成本转换为变动成本进行有效去杠杆。

3、从现金流量表看:现金流情况

叶教授通过会计公式:现金周期=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说明若要增加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可以通过降低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提高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叶教授指出,可以通过经营周期的步骤来降低企业的经营周期,以提升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

叶教授从独到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财务报表进行“三看分析”,也让我们了解到财务报表的奥妙所在。

 

 

金融专业知识方面,秦涛教授就金融思维方面分享讲座内容:

秦涛教授:最高境界的思维——金融思维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思维又是什么?为何要具备金融思维?

 

秦教授以自身飞机延误导致的迟到“教学事件”为我们引出不确定性因素背后的风险管理问题,他认为我们无法把握不确定性因素,但我们仍可以提前做好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背后的本质——金融思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国家兴衰、行业发展,以及我们的个人成长。

一、刨根问底:什么是金融?

金融的本质——钱如何生钱

①信用——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

②杠杆——用很少的钱,干很大的事

③配置——用未来的钱,干现在的事

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然后以增值为目标、以信用为基石、以杠杆为手段、以风险为边界。金融的本质就是增值、信用、杠杆、风险这四个词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大的运作系统。

二、由宏观到微观:金融思维是什么?

1.大国崛起与金融思维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战争方式,许多国家通过运用金融思维实现大国崛起。

2.行业发展与金融思维

金融运作就是推动资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和扩张。

即:房子、车子、股票、工资等都可以成为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彻底拥有他们,而是利用他们。通过更新、交易与赎回实现增值,然后推高自己的高度,从而可以配置更多资源。

3.个人成长与金融思维

中国正在全面金融化,只有洞悉未来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

(1)四种个人角色:

①资本家——我有钱,我需要把钱变成更多的钱。

②投资家——我没有钱,我可以帮有钱人把钱变成更多钱。

③创业者——我没有钱,但我的想法可以变成钱。

④打工者——谁给我钱,我就帮他挣钱。

(2)成功的人都要具有金融思维:

 

讲座最后,秦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在求学、就业过程中的探索告诉我们不走弯路就是获得成功的捷径,并告诫每一位同学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通过两小时的交流,在场同学既对金融思维有了更专业的认识,也明白该将金融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并实现个人成长。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精彩互动,在场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分享,还是精神粮食的补给。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感悟,付诸行动,努力提升自我!

 


江西师范大学金融学院专业硕士教育中心